您好,欢迎您来到动库商城购物! 登录 免费注册
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 » 资讯列表 » 乒乓球胶皮的选择:粘与涩 软与硬 薄与厚 颗粒或防弧
商城资讯

乒乓球胶皮的选择:粘与涩 软与硬 薄与厚 颗粒或防弧

发布日期:2015-06-13 22:18:19

乒乓球胶皮的选择一直都在讨论,初学有初学的关注点,进阶有进阶的关注点,还有不少球友来回尝试,下面为大家推荐和介绍选择胶皮中的几个转折点,粘与涩 软与硬 薄与厚 颗粒或防弧 你走那条路靠自己。

乒乓球胶皮的选择:面胶与海绵

乒乓器材进化到今天,球拍上的覆盖物形式已经固定,除去一些颗粒胶可以使用单胶皮外,都为面胶+海绵的结构,统称胶皮。变幻莫测的旋转的乒乓的独特魅力,胶皮正是旋转的发动机。

实际中对胶皮的称呼比较不一,常俗称为套胶。在专业队中,把胶皮称为海绵的说法流传很广,电视采访时队员口中常出现的“套胶”一词(套字重读),特指进口胶皮。常使用“面胶+海绵=胶皮”的用法,进而分为“面胶=底皮+颗粒”。

乒乓球胶皮的选择:In与Out

反胶、正胶、生胶、长胶、防弧胶,这五种是国内通用的胶皮分类方法。还有更精细划分的半长胶一类,属于具有生胶性能特色的长胶,其颗粒高度小于直径。而在国际乒联的标准覆盖物列表中,仅有四类,In(反胶)、Out(正胶和生胶)、Long(长胶)、Anti(防弧胶)。In一词,表示Pimples In,即颗粒向内,就是反胶的意思,其他类似。其中正胶和生胶并没有严格界定,用Out泛指。

乒乓球胶皮的选择:反胶

反胶性能特点:表面均匀平整,有持球能力,控制性好,摩擦力好,容易制造旋转与弧线,拉出的弧圈球杀伤力极大,有后劲,球路较“正”,目前为绝大多数球手选用。
使用建议:初学者建议首选反胶,掌握乒乓球的旋转与弹性规律后,再根据自身特点进一步选择。反胶适应面广,可刚可柔,有利于增长技术实力。
典型打法:两面弧圈(或直板弧圈)
代表选手:马龙、王皓、张继科

乒乓球胶皮的选择:生胶

生胶性能特点:面胶通常透明,颗粒较正胶柔软,摩擦力不强,对旋转不太敏感,小球容易打滑,发力时击球速度比正胶快,下沉感强。
使用建议:与反胶配合使用,适合有一定水平、追求击打快感的球友。
典型打法:近台弹击
代表选手:唐鹏(反手)

乒乓球胶皮的选择:正胶

正胶性能特点:面胶通常不透明,颗粒粗短且顶端常带有花纹,出球速度快,可以制造轻度旋转,击球略带下沉。
使用建议:与反胶配合使用,近台速度快,对使用者迎前意识与进攻胆量要求较高。
典型打法:近台快攻
代表选手:刘国梁

乒乓球胶皮的选择:防弧胶

性能特点:表面滑,摩擦力差,弹性小,回球无力,不往前走,防守弧圈时容易消除强烈旋转,很少有人使用。
使用建议:由于弹性与摩擦力太差,除特殊需求,不建议选择。
典型打法:另类防守
代表选手:蔡振华(反手)

乒乓球胶皮的选择:长胶

性能特点:颗粒细长柔软,弹性小,速度慢,不吃转,很难主动制造旋转,借力与借转为主,球路飘忽怪异。
使用建议:与反胶配合使用,令对手不适而引起失误,或为反胶进攻创造条件,适合手感好或者喜欢怪球的球友。
典型打法:倒板、削球
代表选手:朱世赫(反手)

乒乓球胶皮的选择:有机与无机

有机胶皮与无机胶皮的差别,某种程度上等于非内能胶皮与内能胶皮的差别,是否需要灌胶是关键。有机胶皮完全可以用无机胶水粘合,只是性能上不够强劲而已。有些无机胶皮、或者内能胶皮如果大量灌胶后,可能会影响使用寿命,需要注意。如果仅涂抹薄薄的一层有机胶水当作粘合剂,则问题不大,但要小心粘不牢。

无机胶皮需要带有内能效应,目的在于不用涂抹快速胶水也能达到灌胶增弹的效果。优点是发力轻松、速度快、弧线长、健康环保,缺点是价格高、一些产品内能效果不强或者难以持久、技术有待进一步成熟。有代表性的内能工艺有:多尼克的FD,蝴蝶的High Tension,德系的TENSOR和BIOS等。德国制造的内能胶皮偏重速度,内能效果明显,日本制造的注重旋转,国产内能还有一些差距,但追赶已非遥不可及。

乒乓球胶皮的选择:硬与软

胶皮上所标注的硬度参数,指的是海绵硬度,不同厂家有不同标准,目前主要有邵氏针式和邵氏球式硬度两种,也有直接标注文字“硬”、“中硬”等。红双喜使用邵氏针式硬度,即邵氏A硬度,其他品牌大多采用邵氏球式硬度,二者间没有精确的换算关系。邵氏球式硬度的单位跨度要比邵氏A更小,也就是说分隔更为精细一些,主流胶皮从32-55°不等。而邵氏A硬度每增加一度,海绵明显硬不少,通常在33-41°之间。

正反手的硬度选择标准不同,一般是正硬反软,因为正手发力能力多强于反手,需要海绵的支撑更强。正手使用的邵氏A硬度通常在38-41°之间,而反手是33-37°,邵氏球式硬度则大概以43°为分水岭。

建议初学者选择较软的硬度,容易打透进而体验球感,水平提升后再酌情增加硬度。越硬的胶皮,越需要技术能力的驾驭,要结合自身特点和个人喜好而增减。觉得软弱无力,太肉,那就赶快加硬吧。

乒乓球胶皮的选择:厚与薄

胶皮标注的厚度参数,指的也是海绵厚度。同一款胶皮,会有不同厚度可供选择,如0.8毫米、2.0毫米、2.2毫米、max、薄、厚、特厚等,厂家有各自习惯。国际乒联规定覆盖物总厚度不超过4毫米,max和特厚的意思就是在总厚度不超标的情况下,海绵所能达到的最大厚度。超过4毫米后,弹性更大,比赛就失去了公平性。

同等硬度下,厚海绵吃球更深,力量更足,但是在手感上不如薄海绵清晰、容易透板。挑选厚度的方法有些接近挑选硬度,在自身发力能力不够的情况下,选择过厚的海绵会影响手感,正手的海绵厚度也常大于反手。但市面上的胶皮总是max居多,选择余地往往并不大,不如换一款更软更透型号的胶皮来得容易。

颗粒胶海绵厚度常比反胶薄,有的在1毫米以下,硬度则很少标出,通常较软。厚度是为进攻保证弹性,比如长胶,不带海绵的单长胶出球最怪异,弹性也最小,带海绵的怪异性减弱,弹性增加,海绵越厚越适合进攻。

乒乓球胶皮的选择:粘与涩

胶皮表面是粘性还是涩性,仅针对反胶而言。由于生产工艺、对乒乓球运动的理解等差别,曾经只有国内生产粘性胶皮,并且也只有华人使用。现在,逐渐有一些国外厂家开始生产。


顾名思义,粘性反胶表面的粘性较强,究其原因,是由于生产过程中表面有不完全硫化的盖胶层。国人打球多在近台,引拍幅度小,注重旋转和线路控制,粘性反胶摩擦力强、弹性不大,天生适合小球控制,加上弧圈球的二跳下扎强烈,极富特点,占据着大多数国人的正手。对于初学者,粘性反胶持球时间相对较长,容易找到摩擦的感觉,加上价格实惠,常被选用。


涩性反胶没了软而粘的盖胶层,少了粘性,表面也更不容易折寿,出球速度也更快了,因而显得弹性较大。涩性反胶制造旋转时,需要把球“吃”得更深,打磨结合,不能仅靠表面干蹭。小球控制容易冒高,弧圈下扎程度不如粘性胶皮,但速度更快,威力各有所长。国人常放在反手,借力发力速度快,弥补发力条件的不足。

看完上面的“乒乓球胶皮的选择:粘与涩 软与硬 薄与厚 颗粒或防弧”之后,应该对您购买一下商品有帮助:

乒乓球频道-乒乓球-乒乓球胶皮-乒乓球鞋-乒乓球配件 乒乓球包-乒乓球服-乒乓球台

动库商城:www.dku51.com

关于我们|常见问题|加入动库|正品保障|联系我们|网站地图


© 2005-2025 动库商城 版权所有,并保留所有权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