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好,欢迎您来到动库商城购物! 登录 免费注册
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 » 资讯列表 » 国产粘涩性胶皮的发展、分类、性能介绍
商城资讯

国产粘涩性胶皮的发展、分类、性能介绍

发布日期:2015-02-25 12:45:55

1972年9月,诞生了中国第一款成熟的粘性胶皮729,也在所有中国球迷脑中植入了一个观念:胶皮天生是有粘性的。直到上世纪90年代进口胶皮大批涌入,才发现天不是圆的,地也不是方的,其他国家的胶皮没一个粘的。涩性胶皮的本土化之路,正由这时开始。第一款国产涩胶的诞生,远不及粘胶这般轰轰烈烈、铭刻入骨,甚至从未有正名的机会。在最近统计的10个国内品牌、百余款反胶样品中,涩胶占了三成。

谁是第一?

在729称霸全国的年代,正值国内弧圈刚刚起步,729的粘性容易制造旋转弧线,深入人心。但是的红双喜PF4、流星813等反胶没有以粘性作为主要特点,而是突出速度,使用者的规模不能抗衡。随后,粘性更强的环球999出现,当时几乎没有套胶,反胶都是自行粘合,999凭借与红双喜运海海绵强强联合的优势,抢走了半壁江山,过了千禧改大球,球速瞬间下降,器材需要提速,999淡出,729反弹。红双喜由于成功改制,在PF4-1和G888的粘胶经验基础上,推出狂飙系列胶皮,几乎一统天下。一时间套胶盛行,DIY式,粘胶市场其后一直被红双喜与729瓜分。

粘胶风起云涌,改朝换代,本土涩胶在其间的悄然降世,没有惊起一丝波澜。1997香港回归,拍里奥在96、97之际,推出HK1997和AK47两款涩胶,并列坐到了国内首款涩胶的交椅上。最早两款都是由日本进口,2004年左右全部专为自产,理论上部分先后,HK1997出现过硬质海绵的粘性款,国产面胶搭配日本海绵款等等版本,演变为现在单一的36-38°涩性款。而AK47却一改初衷,逐渐调整为现在的粘胶,加上时间与感情因素,HK1997更称得上本土的第一款涩性胶皮。

两类边缘人,是个问题

早期的反胶,粘涩分明,靠有无盖胶区分,容易定义,这个界限如今越来越迷糊,因为出现了两类说粘不粘,说涩不涩的“边缘人”,球迷索性全部称呼为微粘,第一类出身粘性家族,一些新品不知不知觉中在减弱粘性,一直使用的话感觉不太明显,如果拿出一片超粘的老款999做参照物,时代差异立显,就像喝着瓶装动脉时旁人端起了绿皮军用水壶。爱好粘性的球迷觉得现在的产品不过瘾,不乏淘换老物者。第二类来自涩性胶皮,表面能直接贴上无粘性保护膜的越来越多,摸起来也是有点粘性,甚至有些粘性会超过不太粘的粘胶,告别纯涩。

这个“微粘”档并不能算永久绿卡,充其量只能是暂住证,因为这种依靠表面感觉分类的方法并不严谨,按照传统定义,有不完全硫化盖胶工艺的反胶才是粘性胶皮,没有盖胶层的是涩胶。但是对于两类边缘人而言,前者靠盖胶硫化程度的控制降低粘度,无盖胶的后者靠调整配方和工艺略带粘度,殊路归同。一刀切的分类方式遭遇瓶颈,细分时代来临,规则需要修订,在“第三极”没处落户口的情况下,暂且不菲双规制添乱的机会,忍将没有盖胶工艺的反胶视为涩性胶皮,即是说,两类微粘,第一类仍是粘性胶皮,第二类当属涩胶。

两种技术,不应该是问题

第一种技术是制造技术,虽然乒乓球国内厂家粘性胶皮多年做起涩胶来,技术并不是难点,只是产品策略的问题。涩性胶皮表面硫化程度高,性质稳定,因此感官均匀,比粘胶表面寿命更好,相对不易老化,反而是粘性胶皮,表面感官。粘性持久度的问题难度更大。国产涩胶看上去与外套无异,炙手可热的蛋糕海绵也能学个八九不离十,实际打起来才会发现那一直的减小、却从未能超越的差距。

一分钱一分货,一毛钱两分货,国产涩胶的优势在于性价比,可以用较低的价格获得外套的大部分性能,这也是多数国货的立足之本,微粘的国产涩性乒乓球胶皮近来相当流行,保证了弹性。速度后,有一点微粘更容易加摩擦,如何国人的口味,是本土涩胶的一大亮点。

另一种技术是球技。习惯的力量是强大的,学球时用了粘胶,后期再改涩胶就有了适应性上的难度,马凯旋老师也表示说,如果从小学球时用了涩性胶皮,旋转一样可以练的很强,能打出成绩,就像波尔,器材不是决定因素,但如果让大家鼓起勇气习惯涩胶,敢于突破,又是另一回事了。

关于我们|常见问题|加入动库|正品保障|联系我们|网站地图


© 2005-2025 动库商城 版权所有,并保留所有权利